未来两个月我国煤炭进口量或将衰减_1
今年前五个月,得益于进口动力煤的大幅度增加,沿海地区的煤炭供求关系才达到了一种“弱平衡”状态,否则,国内动力煤市场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进口主要以现货方式为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灵活程度比较高,煤炭进口与否、进口多少的决定因素是进口煤炭的到岸综合成本与国内市场相比是否存在价格优势。缺点是短期利益驱动明显,比较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煤炭价格波动和短期运费价格变化的干扰和冲击。
今年1—5月我国煤炭进口的迅猛增长,就是上述优点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4月以来煤炭进口环境的急剧变化,预计未来1至2个月我国煤炭进口的缺点也将会逐渐得到体现。这里所说的煤炭进口环境变化,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干散货船的运价强劲反弹。受我国煤炭进口数量持续放大、干散货船舶运力需求迅速增长,加之受国际市场正在进行的铁矿石“长协”价格可能高于现货价格预期的影响,铁矿石的现货贸易量出现明显增加、干散货船的运力需求增加,促使国际海运费自4月份开始强劲回升。4月1日到6月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1274点升至4291点,反弹幅度已经高达244.1%,其中进入6月的前三天,就从3681点快速上升到了4291点。
有消息表明,6月初,从西澳大利亚港口到我国宁波北仑港的船舶运价已经从4月份较低时的每吨不足7美元升至每吨20美元左右。
第二,国际市场现货动力煤价格回升。由于世界经济开始回暖、油价攀升,加之我国煤炭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已经促使国际市场现货动力煤价格回升,6月初,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现货动力煤价格已经回升到了70美元/吨以上,比今年4月份的低点水平上涨了10美元/吨以上。
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已经使得当前煤炭进口成本比今年3月份增加了20美元/吨以上,对于国内煤炭消费企业来说,如果按照当前国际市场煤炭现货价格和运费测算,进口煤炭的到岸价格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市场采购煤炭的到岸价格,此前进口煤炭所存在的价格优势已经丧失殆尽,这将打击国内企业煤炭进口的积极性。
当然,考虑到进口煤炭的采购周期较长,多数煤炭进口企业应该早在今年3、4月份就已经锁定了5、6月份进口煤炭的数量、价格和运费,所以6月份我国的煤炭进口数量将有望继续维持较高水平。
远期而言,由于国内煤炭消费企业很难预判未来一两个月国内煤炭价格走势,在国际市场煤价和运价已经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去谈判6月份之后或者更长远的、大量的煤炭进口,难免有些冒险的倾向,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将是多数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无法面对的问题,况且,当前沿海地区重点消费企业的煤炭库存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我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国内煤炭消费企业大量进口煤炭的意愿已经降低。
另外,谈到煤炭进口,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五大电力集团需要面对的,去年底,神华集团、同煤集团和中煤集团等国内主要煤炭生产供应企业欲将2009年港口平仓供应重点电力企业的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的合同价格定位在540-550元/吨,五大电力集团以煤炭价格偏高、导致电力生产亏损为由至今拒签,此后开始寻求大量、多渠道的煤炭进口,这也是今年煤炭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一旦进口煤炭的到岸成本高于上述重点电煤价格水平,“亏损”岂不是更大?这种“舍近求远、舍低就高”的煤炭采购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说,国内煤炭消费企业都会削减未来一段时期煤炭进口的数量,今年7、8两个月我国煤炭进口数量出现衰减的概率较大,甚至不排除大幅度萎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