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空调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储粮频频结盟国企欲当油脂调控手

发布时间:2021-02-01 16:48:09 阅读: 来源:空调厂家

中储粮频频结盟国企 欲当油脂“调控手”

在先后结盟中纺集团、京粮集团后,中储粮准备再次牵手河南豫粮集团,布局全国油脂加工,争夺话语权。  11月15日,豫粮集团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证实,中储粮正在与其洽谈成立油脂合资公司一事,但目前尚未签约。  目前,国内油脂加工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仅为40%-50%。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压缩油脂加工产能,并严格限制外资新建产能。此时,中储粮等国企的逆势扩张也引来质疑。  对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一负责人表示,“发改委政策属于指导性文件,企业的微观行为没有具体细化规则。(中储粮)这里面有盲目投资的成分,但是国内尚未形成国际化的粮油加工企业,国家鼓励规模化投资。”  中储粮的动向,透露出一个信息:未来国家粮油调控政策执行将由中储粮为首的国企担当,或将不会再出现国家向多家粮油企业轮换油脂的局面。中储粮油脂公司一管理层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种可能:“中储粮是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载体。”  “大方向是这样的,中储粮掌握更多油脂话语权。但短期内难以实现,至少需要5年左右时间。”东方艾格油脂分析师陈莉娜表示。  中储粮织网  豫粮集团为河南省最大的综合粮油集团,正式成立于今年3月16日,拥有总资产36.8亿元,净资产9.6亿元,粮油总仓容180万吨,粮油食品加工能力120万吨。  河南省将豫粮集团定位为强化河南省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重组、项目开发、粮食核心区建设的专业化平台。前述豫粮集团人士表示,“国有企业本身就有这个责任,国家对这个有要求”。  此前,中储粮与中纺集团、京粮集团的合作已经落实并实施。  今年10月26日,中储粮与京粮集团就天津临港油脂项目达成协议,由中储粮油脂公司和京粮集团共同出资15亿元,建设年处理大豆150万吨、精炼毛油45万吨的大型油脂加工厂和规模为35万吨的储备库。  京粮集团总经理王国丰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国企之间的合作会是个方向,京粮未来还可能与中储粮在大米、小麦加工方面进行合作。  中储粮的另一合作对象中纺集团在油脂加工领域则是大块头,日压榨产能2.2万吨,拥有11%的市场份额,行业排名第三。  今年5月27日,中储粮与中纺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山东日照合建一个新的大豆加工厂。合作项目年加工能力120万吨,近日已全部实现投产。  产能过剩下的扩张  但中储粮联手国企加速布局油脂加工,已引发了两方面争议。首先,是否与国家发改委压缩油脂加工产能相矛盾?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资料,目前,粮油加工产能过剩现象已相当严重,大米、油脂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40%-50%”。特别在油脂加工领域,“沿海港口从北向南新建进口大豆加工厂,加工能力已超过1亿吨;沿长江流域大建油菜籽加工厂,加工能力已超过油菜籽产量的1-2倍”。  正是看到这一点,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主压缩油脂加工产能,计划“到2010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7500万吨/年;到2012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6500万吨/年”。  发改委还要求根据未来5年中国及世界大豆产量增长前景,从生产规模、行业垄断、外商投资管理等多方面,制定大豆油脂加工业准入标准。  按照目前油脂行业情况,再加上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国企不断上新项目,发改委的规划恐怕要落空。11月14日,本报致电发改委农业司相关负责人,该人士不愿置评。  前述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产能过剩不能一概而论,竞争过程中,谁有市场竞争力谁来做,规模小的企业能耗和技术落后早应该淘汰了。只要是代表现代生产力、竞争力、规模效益,就应鼓励。”但该人士也承认,中储粮“这里面有盲目投资的成分”。  中储粮的扩张,同时也引发一个限制“外资油脂扩张产能”的公平性问题:同一市场条件下,为何国企能不受政策限制而外资就需要限制?  2007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被列为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领域。2008年,发改委在前述指导意见中重申了这一限制。而根据2011年4月发改委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除了大豆和油菜籽加工外,外资企业还被限制进入花生、棉籽、油茶籽等整油脂加工市场。  陈莉娜认为,对外资设限,国企反而扩张,“对外资来说可能不公平”。而上述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企业离国际化的领军企业还差得很远,中储粮油脂加工能力差,不能与外资相比,国内企业还需要加快发展”。  油脂调控“抓手”?  中储粮在油脂加工领域的扩张,显现着中储粮的雄心,即成为国家油脂调控的“抓手”。中储粮已经明确提出:“搞好中央储备油脂油料轮换,开展油脂油料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等中储粮油脂公司小包装油生产正常化后,轮换出的国储油料油脂将会优先满足中储粮油脂公司自己的生产企业。  对此,中储粮油脂公司一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肯定有这种可能,因为我们是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载体。”陈莉娜表示,政府的想法是,油脂话语权在外资手里,不利于稳定市场价格。  201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料价格上涨,食用油价格倒挂,小包装食用油生产企业纷纷谋求涨价。为了平抑企业涨价,发改委约谈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等大型食用油企业,要求不要涨价。同时,为了缓解压力,国家向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九三油脂等企业定向出售了50万吨菜籽油和100万吨大豆。  随着中储粮结盟各地国企、布局油脂加工,未来国家为平抑食用油价格而向主要食用油加工企业低价提供油脂油料的可能性不大,这一功能将会由中储粮来承担。  之前,中储粮方面曾对媒体称,“约谈属于行政干预。而通过中储粮的食用油品牌,国家就会有一个抓手,在市场上起到牵制其他公司价格、稳定市场油价的作用。”  不过,上述中储粮油脂公司管理层人士表示,“这个还不确定”,“中储粮油脂有一定的发展,是根据公司发展任务和自我完善来定的”。  一大型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希望国企承担更多的市场责任,能够调控粮油价格,“中储粮现在也是有这样的打算”。  按照中储粮油脂公司规划,到2012年,油料压榨能力将超过600万吨,油脂精炼能力超过2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0%-12%。配合较大的油脂油料储备资源,中储粮将具有一定的油脂市场话语权,宏观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针对食用油和大米这两个最容易引起价格波动、国家调控能力相对薄弱的品种,中储粮“重点规划了6大油脂加工基地和5个大米加工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增加462万吨油脂和156万吨大米的年加工能力。  中储粮油脂公司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雄心勃勃,“5年后我们会有与益海抗衡的实力。”  不过,陈莉娜表示,中储粮短期内难以获得油脂行业话语权,“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酒泉教师资格证考试

甘肃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